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本久久区一|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1000|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奶水|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a|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2023|亚洲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專家丨朱家雄:幼兒教育面臨著怎樣的困難?

2021-01-14 00:00:00

返回列表

01

教育,好比是在種植物,期望所種植的種子能順利地發(fā)芽、長莖長葉、開花結果,在過程中,為種植的植物提供陽光、空氣、肥料和水。


教育一群孩子,就好比種下了一把種子。一把種子究竟有些什么種類的種子,每種種子的性質如何,每種種子成長的規(guī)律如何(包括需要什么基本的外部條件等)等等,種植者其實不一定清楚,或者說,種植者基本不可能透徹地清楚,除非是非常富有經驗的老園丁。


于是,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對一群孩子的教育多少會帶有“盲目性”,多少是以教師的經驗為基本出發(fā)點和歸宿的。但是,由于這把“種子”是成批撒在“田”里的,而且給它們提供的各種條件又不可能具有太大的差別,于是,最后長成的“植物”就是大不相同的東西。


在這么一個“渾沌”的狀態(tài)中去弄明白各種關系,諸如是順應兒童發(fā)展還是給與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如何為兒童提供最適合和最有效的教育、如何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如何評價教育是否成功等等,是一件可以努力去做,但是卻很難以做到的事情。


以“清晰”對“渾沌”,恐怕沒有出路,也許以“渾沌”對“渾沌”才對。


02


為兒童創(chuàng)設和提供最適合和最有效的教育環(huán)境,這是學前教育者經常掛在嘴上的話,問題是有沒有這樣的環(huán)境?怎樣創(chuàng)設?而不是要不要創(chuàng)設的問題。


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時,只要想一想怎樣為一大把不同的種子中的每一顆種子都提供最適合和最有效的生長環(huán)境會有多么的困難,就會明白為每個兒童創(chuàng)設和提供最適合和最有效的教育環(huán)境會有多么的困難。


困難之一,在于教師面對一批孩子,他們很難真正知道每個孩子的“底細”和“潛能”,這就好比一個種植者面對一大把種子,他們其實不定清楚,或者說,基本不可能透徹地清楚究竟有些什么種類的種子,每種種子的性質如何,每種種子成長的規(guī)律如何(包括需要什么基本的外部條件等)等等,除非是非常富有經驗的老園丁。因此,在為孩子創(chuàng)設和提供教育環(huán)境時,很難精確地做到適合,更難以做到有效,因為為數眾多的教師對孩子懂得不多,更談不上能透徹地懂得每一個孩子。


困難之二,在于教育者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一群大不一樣的孩子,就像種植者面對的是一大把不同的種子,而不是相同的種子;教育者能提供的只是大致相同的教育環(huán)境,就像種植者面對一大把種子,只能為它們提供類似的陽光、空氣、肥料和水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一樣。


也許我們還能找出困難之三、困難之四,但是,只需這兩個,就足以讓人感到困難了。


面對這樣的困難,不少有“話語權”的人開始“忽悠人”了,他們會唱“高調”,會作“解釋”, 會做“評價”,雖然他們自己也不會做,雖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樣做,但是把話說“虛”一點就不會錯,就無須負責任,還會顯得自己很是高明。


面對這樣的困難,被要求做的人就有點“慘”了,他們“橫豎不是人”,他們不斷地被指責做得不對,不斷地被指導該怎么做,但是他們終究還是在“云里霧里”,因為這些指責常常是“理念層面”的,這些指導常常“宏觀”到了聽起來都是道理,做起來卻不知所措的地步。


03


不管有沒有最適合和最有效的環(huán)境,不管能不能創(chuàng)設這樣的環(huán)境,教育還得要進行,還得實實在在地為兒童創(chuàng)設和提供教育環(huán)境,于是,人們憑著經驗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去獲得經驗。


教育在做些什么?教育就在做這些。


教育者是有理想的人,有干勁的人,是不怕做事情的人,甚至也還是不怕做錯事情的人。教育中經常發(fā)生的事情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意插柳柳成蔭,于是,“最適合”和“最有效”經常就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而已,準確地講,結果跟愿望不可能完全切合,甚至還有可能很不切合?!八业摹笔牵l也無法準確地去測量和評價結果與愿望的切合度,這件事情就“一如既往”地做了下來。


人們沒有因為花不活而不再有心去栽花,人們也沒有因為無意插柳柳能成蔭而到處去插柳。有時,用心去栽花了,花雖然不活,冷不丁的,卻在它該開的時候就自己綻開了。因此,不能因為現(xiàn)時的不開而放棄去種植花。


人們很難明白和懂得的是:“最適合”和“最有效”中的“最”其實是不存在的。教育就是那么自然地發(fā)生,想要做到“最”,往往反而得不到。


04


曾有個老奶奶對她的孫女說:“教育小孩子原本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給他吃飽睡好玩好就好了?!毖韵轮猓囊馑季褪乾F(xiàn)在人們把事情搞復雜化了,搞得大家都不明白了。這位老奶奶的孫女是個學前教育的行家,經常跟別人講學前教育之道。我與她有過對話,從她的話中可以聽出,她聽了自己奶奶的話以后,她的心里是十分矛盾的。


用種植植物作比喻,老奶奶似乎在說,手里拿著一把種子,往地上撒去就是了,給它們陽光、空氣和水,它們就會成長。她的講法有點“老子”無為而治的味道。


如若教育真是這樣,那么我們這些人就沒有飯吃了。一大幫我們這樣的人被社會“供養(yǎng)”著,就是想要搞清楚除了這位老奶奶說的事情以外,人們還應該做些什么?人們還能做些什么?


其實太多的人已經明白這些問題是難以研究清楚的,要不千百年以后類似我們這樣的人就沒有工作可以做了。


盡管這樣,一大幫我們這樣的人始終在忙著,忙著做在老奶奶眼里一點也不值錢的事情。


但愿我們這些人所做的事情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05


現(xiàn)在,我的一大困惑是越來越聽不懂“行話”了,這就是說,我有點看不懂專業(yè)雜志里寫的專業(yè)文章了,有點聽不懂一些專家們所作的報告或是講課了。我原本以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也曾經努力地反省過自己,后來我去詢問了一些同行,詢問了一些教師,有些專業(yè)內的人士告訴我,他們也有類似的感覺;老師們則是不敢說,為的是覺得自己的底氣不足,看不懂或者聽不懂是因為自己水平低,夠不上所看、所聽的東西。


我記得曾有一位當過美國教育行政最高長官的人說過一句話,他發(fā)現(xiàn)美國一百年來的教育研究只是起到了捕風捉影的作用,對于教育本身似乎沒有起到先導的用處。他的話雖然有點極端,卻也多少揭示了一些問題。


有人批評說,專家就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的人,這樣的批評,站立在聽不懂或者耐不下性子去聽人說話的人的立場上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也許,專家需要改變一下了,有些跟實踐聯(lián)系得緊密一些的專業(yè),專家最好放低身段,寫的和講的東西能通俗一些,讓人能夠明白一點。


其實,用大白話去講專業(yè)的事情是最難的。


06


教育的事情,難就難在怎么做都是會留下遺憾,難就難在誰都可以發(fā)表意見,難就難在誰在那里把握著做都會受人批評。


首先,教育的事情,難就難在怎么做都是會留下遺憾的。在教育領域中,聽得最多的就是“教育改革”這個詞,如若對教育是滿意的,那么就不會一直都聽到這個詞。而且,在歷史上,在世界范圍內,很少聽到教育改革是成功的。于是有人形容教育改革就是一個“鐘擺”,一會兒朝東,一會兒朝西。


其次,教育的事情,難就難在誰都可以發(fā)表意見。教育涉及到千家萬戶,涉及每個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誰都與此有關,誰都不會脫離這個干系,于是誰都會根據自己的得失加以評論,甚至會根據自己的得失進行發(fā)泄。


最后,教育的事情,難就難在誰在那里把握著做都會受人批評。正因為“錯綜復雜”,正因為“眾口難調”,誰都難于做到“一盆水端平”,怎么做都會產生矛盾和問題,都會使一部分人得益,另一部分人失利。


于是,搞教育的人應該明白這些個道理,寧可現(xiàn)實一點而不要太理想化;寧可低調而不要太高調,寧可謙和一些而不要太張揚……


07


教育是一件誰都可以發(fā)表意見的事情,不僅是涉足過教育研究領域的人,而且是沒有涉足過教育研究領域的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真知灼見”,當然,前者似乎更有發(fā)言權。


也許教育是一件最具歧義的事情,加上學者又是專門制造歧異、解釋歧異的人,于是涉足于教育研究領域的學者對于教育這件事情產生了太多的憧憬,太多的期望,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話題;于是,本來就不容易弄清楚的事情就變得更不容易弄清楚了。


我雖然是搞教育研究的人,而且已經花了許多年份和精力在研究教育方面的事情了,但是,到底教育是什么,教育去做些什么,似乎越來越不明白了。我被人告知,人生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看山是山”,第二是“看山不是山”, 第三是“看山還是山”。我以此為心理安慰,認為自己還沒有老道到第三階段,還有希望自己能到達第三階段。


處于第二階段的人,其實是沒有看明白山是什么的,是處于模糊和疑惑之中的,所以常常會不知所云。但是,處于第二階段的人常常又是有一定資質的人,多少又有了點話語權,于是容易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如若這些人能講一些讓人聽得明白的話,或者是有點用處的話,那還算有點意思;如若這些人凈講一些沒有用的話,或者是別人聽不懂的話,那就麻煩了。


處于第二階段的人,后者似乎更多一些。


08


以前,很喜愛看報紙上登載的關于營養(yǎng)和膳食的文章,為的是增進自己的健康。看了這些介紹文章后,知道了什么東西應該吃,什么東西不該吃;什么東西能多吃,什么東西要少吃;什么東西與什么東西不能一起吃,什么東西與什么東西應該一起吃……。人生有了這樣的“指南”,生活中就有了“可操作”的依據,這是有用處的。


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章看多了,自己反而不知道該吃些什么、能吃些什么了。常常碰到這樣的難題,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準備了吃的,卻違背了那篇文章所說的,而且,按照前者的說法會帶來誘人的好處,而按照后者的說法卻會招致很大的麻煩和問題,甚至帶來“致命”的后果。


于是,我開始犯糊涂了,究竟怎么辦成了我計劃膳食的難事。


后來我突然想明白了,以前沒有去看那些文章,不是也活得挺好的嗎?我恢復了原來的狀態(tài),該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現(xiàn)在依然活得好好的。


這個道理似乎與教育也很相通。我常聽一些幼兒園園長對我說,請來了一些專家前來指導,這個這樣說,那個那樣說,這個說對的東西正是另一個說錯的,弄得他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對他們的咨詢,就是給他們講我看報紙上登載的關于營養(yǎng)和膳食的文章的經驗。


來源:學前智庫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