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00:00:00
“幼小銜接”的錯誤實踐:“零基礎”的老師和“焦慮”的家長
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是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教師教學等多方面的變化,是幼兒生活中的重大變故,為了應對這一重大轉折,需要幼兒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幼兒入學準備并不是僅僅在幼兒園大班需要實施準備工作,而是需要在整個學前教育期間所進行身體、情緒、認知、社會適應等各方面的準備。
幼兒園作為幼小銜接的重要主體,一直在找尋合適的方法道路向小學“靠攏”,由于社會客觀因素影響,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同時,容易陷入偏向以拼音、漢字、算術掌握程度為標尺來衡量入學準備水平的誤區(qū)。一方面,部分幼兒園出現(xiàn)過度“去小學化”現(xiàn)象,教師避免向幼兒教授任何讀寫、數(shù)學等認知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在任務進度壓力較大的小學學習生活影響下,家長在幼兒入學準備時的焦慮難以通過幼兒園的相關工作得到疏導緩解,盲目將幼兒送往校外培訓機構接受片面?zhèn)戎卣J知知識方面的教育,從而導致公辦園大班幼兒生源流失。
當前,我們在學前階段需要以綜合眼光看待入學準備這一問題,入學準備不是僅僅要從大班開始做,更要將準備工作貫穿3-6歲幼兒發(fā)展的每一階段,入學準備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小學、幼兒園、家庭共同攜手,需要教師、家長共同努力,助力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主體,幼兒園對于入學準備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有助于指導幼兒園開展正確實踐,有效提高幼小銜接質量,真正從兒童出發(fā),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兒童視角,為入學準備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支持
《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幼兒園在落實入學準備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把握“全面準備”“把握重點”“尊重規(guī)律”三個方面。幼兒園在入學準備課程方面如何科學把握以上三方面做到高質量支持?
第一,基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方式,在課程建構中做到一日生活皆課程,開展生活化、自然化、游戲化系列活動。如,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第一幼兒園《我要上小學了》系列活動課程了解幼兒對畢業(yè)的暢想,通過幼兒提名并投票選出有關入學準備的多項活動,并在《指導要點》的引領下培養(yǎng)幼兒入學準備能力。門頭溝第一幼兒園在身心準備方面,通過云參觀、在線交流、拍照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對小學充滿期待;在生活準備方面,培養(yǎng)幼兒自主喝水、物品整理等能力,支持幼兒在生活方面做好準備;在社會準備方面,開展小組活動促進幼兒分工合作解決問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學習準備方面開展探究式主題活動,支持幼兒持續(xù)性探究行為,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與品質。門頭溝第一幼兒園還注重區(qū)域材料的投放、積極調整活動時間、重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做到尊重大班幼兒的特點,將入學準備問題滲透在日常生活中,開展適合幼兒的生活化、自然化、游戲化的活動,支持幼兒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第二,在課程建構中基于幼兒的興趣需要、發(fā)展目標,圍繞幼兒的相關經(jīng)驗和感興趣的話題,開展綜合主題系列活動。中國人民大學朝陽幼兒園(芍藥園)在《指導要點》的引領下梳理園所在入學準備方面的已有經(jīng)驗,在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與學習準備四個方面積極對接。綜合主題活動《我愛北京城主題活動——北京調查》通過繪本《跟著姥姥去遛彎》帶著大班幼兒走進北京文化,根據(jù)幼兒興趣將幼兒分成四組探究北京文化、北京玩具、北京建筑、北京美食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展開調查,最后分享成果。在活動實施中,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調查、完成調查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計劃意識與任務意識;小組學習培養(yǎng)幼兒探究學習意識,幫助幼兒制定計劃、解決問題;小組分享與展示設計培養(yǎng)了幼兒傾聽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前書寫能力;整體活動以幼兒興趣為驅動,促進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幫助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與習慣。中國人民大學朝陽幼兒園(芍藥園)關于入學準備課程的探索綜合了多個方面的目標,在多個維度給予大班幼兒入學準備上的支持。
幼小銜接是一個雙向銜接的過程,除了全面認識入學準備外,在認真領會理解《指導要點》內(nèi)涵的同時,要加強與小學的溝通交流,將《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有機結合,建構基于兒童視角的入學準備課程,構建幼兒園、家庭、學校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為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支持。
作者:莊薇 曾心怡
(莊薇單位: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曾心怡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